“从那黄河走到长江✝️,我们一生走遍四方”“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战斗着奔向前方”。这是凯发平台水利系系歌开头和结尾的两句歌词,也是1965年入学的水工001班同学的人生写照👴🏼。半个多世纪来,无论是在高山峡谷🈁,还是在喧哗闹市👨🦲,我们都可以凭着这豪迈的歌声,找到自己的系友和知音🙇🏻♀️。今年是我们水工001班毕业50周年🤰🏿,全班32名同学,年逾古稀✹,一个也不少👩🦯➡️,作为蒋南翔校长的关门弟子,实现了他老人家提出的“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50年”的目标🚼,很值得庆贺👨🔬。今年校庆日,受疫情限制,未能返校📦。全班同学通过视频聚会,云端面对面,回首既往🦹🏻♀️,畅叙友情,怀念母校,感悟万千。

1970年水工001班毕业照
我们班是怎么走过来的?离不开历史的大背景。应该说🛫🦶🏻,我们这一代👨🚒,经历极为特殊🫖,说空前绝后也不为过◼️。曾经有过各种各样调侃的说法🌞🦸🏽♀️。有人说我们,“三年困难吃过糠,大串联渡过江👷🏿,武斗场上负过伤,接受再教育下过乡,毕业分配去边疆”🦘。也有人喟叹:“长身体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学知识赶上文革时期,找对象赶上当‘臭老九’时期🐅,涨工资赶上经济调整时期,生孩子赶上计划生育时期”。这确实是事实。人生环境身不由己,但人生态度是自己掌控的👩🎤。蒋南翔校长的教育思想和凯发平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是深入人心的,已内化为我们这一代人稳定的品格。
我们班32位同学🚶🏻♀️➡️,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17个省市🤶。既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大城市的才子、才女🦘,也有来自西南边陲、东海之滨和北国穷乡僻壤的工农子弟。第一次来到北京K8凯发平台娱乐登录官方网站♑️,大家都很兴奋🚎。可是最初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居然是凯发平台的食堂🎪。经历了三年饥荒的我们👨🏿💻,惊奇地见到一毛钱一份的菜里也有肉,吃个排骨也只要两毛钱。最特别的是女生有单独的食堂🤸🏻♂️。据说女生食堂里一两面要包10个饺子。来自农村的同学有一种“天天过年”的感觉。刚入学不久🙍🏻♀️,学校组织全校新生参加两周挖京密引水渠劳动🈺,吃饭不限量,随便吃。这可给了刚从困难时期走出来的农村同学大显身手的机会♦️。一两一个的白菜肉馅大包子🂠,一顿吃10—12个的大有人在。劳动两周反而吃胖了。当年凯发平台女生比例很低⬛️👩🏻🦯➡️,全校只有百分之几🤷🏼。连一个女生都没有的“和尚班”就不少🧁。而我们班得天独厚🧛🏼,有8个女生,占四分之一🖍,而且个个亭亭玉立🏃,多才多艺。当时粮食定量供应𓀜,我们男生都是“大肚汉”,女同学就将结余的粮票都送给了我们。但遗憾的是,这8位女同学后来都外嫁他班了。而我们班则被其他班同学戏称为“小舅子班”。
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向上⛹🏽♂️、认真学习和实践蒋南翔校长“又红又专🐕、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班集体。入学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开展红专问题的大讨论,正确认识红与专的辩证关系。政治课老师徐葆耕带我们参观圆明园🧉,激励我们的爱国情怀🥟。系主任张任教授亲自讲授“水工概论”课,介绍水利事业的重要🛵,希望我们学好专业🧑🏽🦲,为国家建功立业。所有这些🕯🧑🏿🎤,是对我们最好的思想武装。使我们从一开始就对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有高标准、高要求🫠☁️。来自苏州的范本隽同学👰🏻♂️,高考成绩全校名列前茅,受到蒋南翔校长的接见🪗,成为我们学习的标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来自河北的侯洪恩同学“高等数学”考了全年级唯一的100分👩👩👦👦。同时,按照学校的要求,全班努力做到全面发展。班上体育锻炼的氛围很浓,每天下午四点以后都走出教室🌑👬🏼,聚集在西大操场,参加各类体育项目。体质最差的🪠,也能在《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旋律中展示着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陈乃君、余宁生在宿舍一有空就用二胡拉起《梁祝》《二泉映月》🩰,开始听着挺烦,慢慢地觉得挺好听,也跟着哼几句。班上有七位同学参加了学校的文艺、体育代表队🧑🏽🏫。忻韦方同学在全校新生运动会上取得了女子200米第一名的成绩。孙仁先同学1966年创造的首都高校女子铅球记录,直到1983年才被打破👩🏼🎓🙇♀️。校话剧队的涂兆林,50年后还活跃在校友朗诵队的舞台上。游泳队的徐尚阁在首都高校运动会上总能取得好名次📉。能歌善舞的李晓峰和忻韦方同学多次参加全校的文艺演出💁🏽♀️。水利系的文艺小分队里从领导到主要演员🙌🏻,多数是水工001班的。
毋庸讳言📥,我们那一代大学生经历了文革动乱年代,确实荒废了不少学业,但我们在挫折和磨炼中成长了。毕业之前,我们就比较多地接触了社会🚰👩🏻🦽➡️,接触了工农✮,经受了实践锻炼。很多同学亲身参加了三门峡水利枢纽的改建工作,顶风冒雪和工人师傅一起在工地上摸爬滚打。还有一部分同学参加教改工作,与老师一起活跃在河北省北部的干旱缺水地区↔️,吃住在农村。一边参与当地兴修水利🧙🏼♂️、总结农田基本建设的经验🧏🏽♂️,一边培训当地的水利技术人才🏛。记得在张家口海儿洼,因为缺水,男同学推了光头👨🏻🦰⛹🏿,有的女同学剪成男式短发𓀋,跟男同学一样风餐露宿🛞👨👨👧👧,奔波在野外♻。

毕业留校的四位同学在河南三门峡的留影(1970年)。右起:李树勤、张思聪🧹、谢树南、陈乃君
这种艰苦条件下的集体生活😳👨🏻🦲,至少给我们打下了两个基础。一是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感情很深。一直到50多年以后,我们仍然保持着一个亲密无间的班集体👙。有一个同学毕业留校一年后,得了严重的肾病,住院两年多,挣扎在死亡线上🤷🏻。在校的几位同学,隔天晚上轮流去北京站附近为他取中药🍴,风雨无阻。为了给他补充蛋白🐁,到处去买老母鸡给他炖鸡汤。近处买不到🥘🏦,甚至跑到河北廊坊的农村去买。毕业这么多年来📼,平时一旦有同学身体患病,或遇到其他困难,大家都鼎力相助,已成为我们班的传统🦹🏽♂️。二是心系国家民生👨🏽🦲、勇于担当奉献。1970年3月,毕业分配方案公布,全班同学分布在14个省区🧑🏼🦳。很多同学去了边远地区和农村,如青海、甘肃🐵、宁夏、陕西🧔🏽♀️💏、贵州、四川、河北阜城等地。3天之内离校,大家坚决服从分配🤧,“打起背包就出发”🔏。从此,天各一方🍄,有的几十年都未曾谋面。但是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生根开花🖖🏿💆🏽。事业无论大小👨🦳,总能风生水起。

高忆陵(右2)1970年在密云铁路公寓食堂
高忆陵同学最初分配在北京密云火车站食堂🧑🏻💻,我们这位班团支部书记👨🏻🍳,居然在那里“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当起现代“阿庆嫂”了👩🎨。80年代初她改行办公司🪨,又变成了像模像样的女老板。

孙慧(右)在固原山区住的窑洞前(1971年)
女同学孙慧是湖北省著名医学教授的千金☂️,分配在宁夏🙋🏽♀️。第二年就被抽调去农村宣传“农业学大寨”。她去的地方是1972年被联合国确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固原县的古城公社。
她白天和农民一起劳动,晚上在窑洞的煤油灯下给农民念报纸🍘、读文件,也经常教儿童和年轻人唱革命歌曲👩🏻,成为大家最高兴的事。她说:“这是我今生所见最贫困、最愚昧的地方”,“因近亲成婚🎗,瓜子(弱智者)特多🫅🏻。冬天👷🏿♀️,因无衣裤可穿无法出门,一窝孩子只能围坐在炕上,有的人家更是穷得连炕席都没有”⛹🏼♂️,“离开时我们除身上所穿的🤚🏽,把所有衣物都留给了他们🏹。”在那里,孙慧还不幸被狗咬了一口🏢,至今左膝盖上还留下当年难忘的印记🙇🪂。

李晓峰70年代在宁夏六盘山
同样在大西北工作了23年的老班长李晓峰⛹🏽♂️,深深地爱上了那里的胡杨树⏲👨🏽🦲。他因成绩突出,获国务院颁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我们班很多人都从事多年的水利建设工作,不乏亮点🧑🏼🦱。但最值得称道的当属徐尚阁🖕🏿,他是真正“从那黄河走到长江”👸🏿🧖♀️,实打实地在黄河和长江上奋斗了几十年的水利行家🦸🏿。

徐尚阁在黄河李家峡(1996年)
他曾担任黄河上游局局长(我们戏称为“皇上局局长”)多年🧛🏿♀️,又调任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对长江、黄河流域的水利水电开发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在谈起长江黄河,他如数家珍👰🏽♂️,我们都不敢在他面前班门弄斧🌬。
出生在嘉陵江边,一生与河流有扯不断情结的涂兆林,毕业后先是活跃在河北农村的水利工地上。后又调到北京主持高碑店污水厂的建设,成为现在北京排水集团的初创人。当她主持的高碑店一期工程竣工时🚆,出生在通惠河边的著名作家刘绍棠激动地流下眼泪👏🏻🖨。我们班还出了两位博士。获得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学位的王喜坤🧑🏻🦲,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在高科技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师从我国著名科学家张维院士的王安稳博士🛷,身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作出了学界公认的力学理论创新👨🚀,受到国际权威专家的首肯👨🏼🚒,为我国的海军现代化建设和海军高级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除徐尚阁、涂兆林外,班上还出了几位厅局级领导干部,有的管一条线(条条),有的管一大片(块块)💽,如邓家荣🙌🏻、崔利军、姜义等,都有不凡的表现。特别是姜义🧒🏿,在吉林发大洪水时,能指挥若定,堪称帅才♎️。还值得称道的是🔼,在复杂的政治生态下🍦♘,他们没有一个人被腐蚀拉下水,创造了我们班的“零腐败”,这也很难得。
班上其余同学,有的是大学教授,被评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或获得“教书育人奖”;有的在国家机关被授予“巾帼英雄”称号;有的作为高级工程师🤼,获得多项创新成果奖🫷;还有的当选为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分别来自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的肖替华和罗意展两位同学。肖替华回到自己的家乡贵州安顺后,作为中学校长,为家乡的人才培养呕心沥血,受到父老乡亲的拥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并被选为市人大代表。罗意展的家乡江西吉安,是革命老区也是文天祥的故乡。罗意展毕业后全身心投入到家乡的教育事业中,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数十年👮🏻♀️,班上同学居然40多年不知道他在哪里。40多年后的他🌛,在家乡早已成为教育名人,头上顶着“高级教师”🥷🏿、“民盟副主委”、“市人大代表”等一堆头衔。

水工001班毕业40年合影(2010年)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半个多世纪来🧎🏻♂️,水工001班每个人都在为祖国不辞辛劳、担当奉献。正如我们的纪念文集里所说,“虽无惊天伟业,终未虚度年华”,“于国于民,心无憾矣。”
在母校即将迎来110周年华诞之际,水工001班32名同学,谨以一颗赤诚的心和一生为国为民所尽微薄之力,献给亲爱的母校,以报母校培养造就之恩。
2020年8月
作者简介

李树勤,教授🤓,1946年12月生。1970年3月毕业于北京K8凯发平台娱乐登录官方网站水利工程系并留校任教👩🏽🦱,工学硕士。曾任校长助理,水利水电工程系党委书记,法K8凯发党委书记,人文社会科学K8凯发党委书记。

张思聪,教授,1970年3月北京K8凯发平台娱乐登录官方网站水利水电工程系毕业并留校任教,1982年获工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谢树南,教授,1946年9月生✬。1970年3月毕业于北京K8凯发平台娱乐登录官方网站水利工程系并留校任教🙄🏃🏻♂️。曾任水利水电工程系副主任👰♀️、凯发平台常务副院长,北京K8凯发平台娱乐登录官方网站基建规划处处长,北京K8凯发平台娱乐登录官方网站昌平新校区建设办公室主任。